索引号 | 113712202232564121/2022-032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威海市文登区侯家小学 | 组配分类 | 专项发展规划 |
侯家小学2022年综合、专项发展规划 |
|||
|
|||
突出养成教育 丰富发展内涵 ——侯家小学学校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侯家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校风淳朴、人心思上,如何发扬传统,营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有特点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特色?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关乎学生生命成长——习惯养成教育上。提出以“提高质量”“促进和谐”为核心,以“培养出彩学生、成就出彩教师、打造多彩校园”为目标,以“习惯养成教育”深入实施为特色的学校创建目标,制订三年发展规划,以此促进学生、教师、家庭、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校为目标,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教育风格和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有质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文化引领、质量提升、工作创新”为发展理念,以“打造学校特色,构建学校品牌”为发展方向,在“稳步提升、优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确立“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三年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2学年定为“优化发展年”,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争取校容校貌、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明显改观;2022——2023学年为“创新发展年”,通过特色学校文化的熏陶和引领,在内涵提升、创新发展方面实现自我超越;2023——2024学年为“率先发展年”,力争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走在农村小学前列。 2.具体目标: 抓校园文化,提高育人品位——突出六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维护安全稳定、强化信访综治、加强舆论宣传。 抓学校管理,构建特色文化——办学思想鲜明、管理制度高效、管理体制完备、管理模式科学。 抓课程改革,提高教育形象——找准四种定位:目标高远、措施有力、作风踏实、责任紧迫。 抓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四种意识:干部队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教师队伍:质量意识、实干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 抓德育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抓住三个重点:习惯养成、美德教育、德育创新。 三、遵循的原则 1.优质高效、目标高远的发展性原则。 2.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科学性原则。 3.校本性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学期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 校园文化 规划目标: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优化发展,提高文化品味。 学期目标: 2021——2022学年:根据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在对各活动室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打造:书法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健康活动室等;硬件、软件齐抓共促,完成优质均衡发展学校的验收达标工作。 2022——2023学年: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加强走廊、楼梯、办公室以及班级文化建设。 2023——2024学年:进一步改造学校环境,加强校园绿化的管理和建设,结合校本课程进行“葫芦文化”的打造;对学校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将学校精神融入校园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 具体措施: 1.启动基础建设 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校园文化水平,缓解教学场地及设施紧张的压力,学校在已有建设的基础上,准备利用三年的时间联合中学共同完成学生综合活动场馆的改建、扩建工作,给师生带来舒心愉悦的工作、学习享受。 2.内化学校精神 根据“养成”教育理念,对整个教学楼进行整体打造,与习惯教育理念相映成辉;设计学校励志标语、广告牌,在校园显著位置安放,并重新设计美的景点和激励向上的景观,充实完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让隐性资源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达到一草一树皆育人,一景一物皆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管理 规划目标:围绕“养成教育”,坚持规范与发展同步、继承与创新共融,制度与实践结合,逐步实现理念落实到行动,行动持续为习惯,让规范的管理赋予学校以生机与活力。 学期目标: 2021——2022学年:严格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做到与上级要求同步、与学校发展同步、与时代变革同步,定位:规范管理。 2022——2023学年: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做到质量与发展同步、特色与创新同步,定位:特色管理。 2023——2024学年: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做到政令通行、润物无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定位:无痕管理。 具体措施: 1.健全制度,阳光管理 继续修订、完善《侯家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侯家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侯家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侯家小学教学教研评比细则》、《侯家小学出彩教师评比细则》、《侯家小学体卫艺工作发展规划》等工作制度,做到阳光操作、和谐管理,实现依法制校的规划目标。 2.校务公开,民主管理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成立校务委员会,通过网站、宣传栏、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监督,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让全体教职工主动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3.聚合内力,创新管理 提出“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出彩人生”的管理理念,从三个层面构建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管理氛围。第一: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用“十双筷子”的效应提升团队凝聚力;第二: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分层引领”的策略提高团队发展力;第三: 依托“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自励卡,以“心理暗示”的作用激发个人内驱力。同时,畅通情绪宣泄的渠道、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等等,让管理充满温度和情感,让正能量成为管理的主流。 4.落实责任,梯次管理 把规范办学和提高质量摆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各项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首先,科学安排中层领导的具体分工,责任追究到人。然后,每位教职工明确自身责任,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考核及绩效挂钩,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5.教育宣传,和谐管理 加大热爱教育、赞美教育、奉献教育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规定:每位教职工每学期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网站发表宣传学校的通讯报道至少一篇,学校上传文登教育网通讯报道每周一至两篇。 (三)课程教学 规划目标:落实课程方案,加快综合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大阅读活动、书法进课堂活动的开展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期目标: 2021——2022学年:狠抓规范办学管理;开发独具特色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完善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管理体系方案。 2022——2023学年:抓教研组建设;抓“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开展小组合作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形成有特色的课堂文化。 2023——2024学年:继续抓教学质量,抓大阅读活动建设,围绕教学改革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具体措施: 1.规范行为抓质量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继续以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为前提重点加强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书法、心理健康、阅读活动等的过程性管理,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每位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需要调课的老师提前到教导处填写调课通知单。 科学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努力做到求变、求新、求实,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教师也将采取自主选择、统筹协调的原则进行安排。重点开发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有效实施实验教学。具体举措:(1)确保物品供应。仪器管理员在开学第一天就检查好仪器用品是否配备齐全。(2)各年级科学教师切实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前通知教导处,教导处将参与课堂听课并记录各班进行实验教学的次数。(3)用已有的《教学实验单》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力实施非笔试教学。(1)用心上好课。在注重学生的精神面貌、习惯培养、兴趣激发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导处每月听音体美教师的课不少于一次。(2)用心抓效果。强化对非笔试成果检测内容的训练。教导处将每月的听课整合检查非笔试的效果。 2.细化管理抓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过程性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公示制度,以“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为主题,抓好“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批改、辅导、反思、论坛”等各个环节,重视发展暂时不理想学生的辅导与帮扶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落实作业的布置要求:一二年级语文数学、3——5年级英语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5年级语、数家庭书面作业,每天总量不超过60分钟。 3.深化研究抓质量 抓住课题结题、创新成果评选的契机,与校本教研整合、与小专题研究整合、与养成教育整合,用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1)以常态化的方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每位教师按照小专题的内容,将研究常态化地落实在备课、上课、辅导、批改的各个环节;各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小专题研究交流会,汇总每位教师的经验;再反馈到每一位教师,使小专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每次交流活动要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以备顺利结题,同时做好文登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评选的准备。 (2)以勇敢者的姿态开展类“翻转课堂”的研究。要求教师在编写学习指南、学习任务时充分考虑学情,既要有学习任务的安排,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任务的安排上要有全体学生都需要完成的必做题,又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选做题,让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用平等的口吻、平和的态度,以文字为载体与学生进行无言的交流,让学生在放松、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分为“五环”:第一环集体展示交流;第二环小组合作交流;第三环完成作业;第四环交流拓展;第五环课堂检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实验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安排。 (3)以开拓者的精神加大阅读与书法教学的研究。2018年开始,大阅读工程与书法教学全面展开,提前计划并做好各项工作、各种材料的准备完善,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通过举行优秀课堂教学展示、优秀资料展示等,进行研究成果推广,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发展。 4.强化训练抓质量 首先,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承担非笔试任务的教师从学期初就加大非笔试的教学力度,每一节课都要进行非笔试内容的训练,进行扎实系统的长期训练。其次,提高书法练习的训练质量,利用书法课,并采取聘请校外辅导员的形式,加大指导力度、促进学生发展。 (四)队伍建设 规划目标:凝聚发展力量,打造和谐团队,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学校形象。 学期目标: 2021——2022学年: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深入推进“大学习 大调研 大改进”活动,争当先进党员、争创先进党支部。 2022——2023学年: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岗位紧迫感,以出彩教师评选为依托,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2023——2024学年: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争取3——5名教学骨干或教学新星脱颖而出,使教师整体育人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措施: 师德教育方面: 1.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以政策学习为中心,将师德教育与教师学校相整合。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化作自觉行动遵守好、贯彻好、落实好。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传播、散布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传播宗教和宣传封建迷信。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阻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毁损学校名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师德常规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以“规范从教行为”教育为主题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将师德教育与教师工作常规相整合,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办出人民满意教育。要求教师做到:认真完成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并积极承担教科研任务。不得未备课、无教案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或不按课程标准上课。明确师德建设目标,把师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素质,使教师队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职业素养。 3.加强师德制度建设,提高教师良好社会形象 以国家法律法规、区教育局各项规定为准绳,将师德教育与教师工作纪律相整合,建立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工作制度,形成学校良好运转的长效机制。要求教师做到:具有良好的仪表,行为规范,举止文明;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不在课堂上吸烟、接听手机;不在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饮酒、打牌、下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不参与赌博活动;不有偿办班或为辅导机构介绍生源;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不在企业兼职任职。建立以德育人、诲人不倦,精业勤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良好氛围的工作长效机制。 4.加强师德主题教育,提高教师高尚师德修养 以“出彩教师”评选为依托,将师德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相整合。修改完善《侯家小学“出彩教师”评选方案》,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从专业出彩、管理出彩、人格出彩、特别奉献四个方面评价教师,激发教师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并将评选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专业发展方面:积极响应区教研中心关于开展“名师报告会”“观摩名师课堂”“微型课、翻转课堂模式研究”等活动,努力执行“读书工程”“培训工程”两大工程的号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小课题”和威海规划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应用转化工作,继续抓好“七名工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制定年度读书计划,开展同读一本书和学科知识专题学习活动,举行教学反思、网络交流、教育叙事、读书交流会、读书征文比赛,增长育人智慧,提高读书活动的实效性。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征文活动,树标立榜。 青年教师开展“八个一”活动,即:每位青年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担任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撰写一万字的学习笔记。切实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一步一步地明确自己前进的目标。 2.做好第三届“七名工程”人选的培养工作(名校长:宋修芬;名师:李文娟、孙丽丽,名教研组长:慈灵波),组织进行名师人选先进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及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三年内,一位名师培养4——5名徒弟,加快中青年教师成长速度,促进整个教师团队的和谐、快速发展。 3.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结合伙伴校及全市课例教研活动,围绕“目标的高效达成”,开展“教学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设计、教学与评价研究”等主题活动,加强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积极参加市级高效课堂研讨与展示周活动。 4.继续做好远程研修工作,开展校本研修,加大对教师应用技术的管理力度,进行量化管理。 5.在全体教师中普及电子白板的使用、达标活动,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6.利用一切外出培训学习和各种比赛(精品课例、评选优秀课程资源等活动)的机会,推进课堂教学研究,为校本教研助力。 7.突出评优评奖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选活动,以评选为载体,带动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库补充新的血液,以此推动全校教师均衡发展。 (五)德育工作 规划目标:深化学校“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多彩人生”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促进习惯养成工作的实效开展,在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养成教育的内涵、工作机制、评价机制,不断细化学校德育工作常规管理,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期目标: 2021——2022学年: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格局,营造更加有效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2022——2023学年:以“每月一事”习惯养成教育为先导,推动德育工作纵深发展。 2023——2024学年:年度“出彩少年”评选持续跟进,德育活动形成特色,德育教育再上台阶。 具体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形成由德育室牵头,教导处、总务处、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巨大作用: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定班级考核细则,学期评出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在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中,加大对班主任的奖励力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开展“班主任创新管理论坛”、“班级创新工作展”、“名班主任工作交流”等活动,使班主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开展德育特色活动 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以学生的成长为指南,提出“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多彩人生”的口号,大力实施养成教育。具体细化为八种习惯多种人生:道德习惯、行为习惯成就美德人生;学习习惯、创新习惯成就智慧人生;健体习惯、劳动习惯成就健康人生;审美习惯、生活习惯成就艺术人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做到“八好”:走好路、扫好地、做好操、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算好题、说好话。 明确目标 在过去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创新习惯、健体习惯、劳动习惯、审美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不同年级养成教育重点也有所不同。其中低年级突出: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健体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中年级突出: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健体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高年级突出:学习习惯、创新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生活习惯的教育。 严密实施 建立机构,强化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为副组长,以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养成教育特色创建领导小组,做到明确分工,清晰职责,形成完善的学校特色建设的教育教学管理网络,同时,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加以宣传发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有力保障养成教育特色的实施;完善制度,保障实施。建立并落实推进德育建设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使我校的特色创建工作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细节管理,追求实效。着眼细节问题: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着眼于细节养成。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班主任在学校“四种人生 八种习惯”的具体要求下制定切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习惯养成评价细则,具体分为美德之星、智慧之星、健康之星、艺术之星四星评价标准,保障班级评价的有效性,与学校评定做好衔接;二,学校针对学生整体存在的问题,提出每周养成习惯,书写黑板之上,班级和学校实施联合考评,考评结果直接纳入班级“争星”评比;教材编写,形成体系。围绕“习惯养成 出彩人生”的特色建设主题,呼应“道德习惯、行为习惯成就美德人生;学习习惯、创新习惯成就智慧人生;健体习惯、劳动习惯成就健康人生;审美习惯、生活习惯成就艺术人生”的养成教育内容,将养成教育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即美德人生、智慧人生、健康人生、艺术人生。每个单元中分不同习惯按照一至五年级安排不同难度的内容,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呈现。 形成文化 通过养成教育主题文化的建设,将德育品牌建设上升为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升华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精神家园。 3.形成立体育人环境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营造更加有效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总之,学校工作要在不断创新中发展,除了在“勤”上下功夫,在“实”上做文章外,还要在“新”上出创意,在“导”上挖潜力,在“广”上拓空间,使工作真正融入教学,融入学生的心灵,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舒心! 侯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创新改革为契机,以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为目标,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部分、骨干引领、全员跟进”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专业水平高、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总数:我校现有在校教师24人,其中男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5.8%,女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54.2% 。 2.年龄结构:我校现有教师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6人,占教师总数的25%;35—50周岁中年教师有13人,占教师总数的54.2%;50周岁以上老年教师有5人,占总数的20.8%。 3.人才结构:我校现有教师中在市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市级公开课的有3人,占教师总数的12.5%;在区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公开课、区级“四名工程”荣誉称号的有12人,占教师总数的50%。入选学科成长共同体的有1人,占教师总数的4.2%。 4.教师工作状况:我校老师工作强度较大,广大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给社会、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呈现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点,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他们中间不乏有一些经验型的教师,但中老年教师普遍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创新的精神;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缺少经过教学实践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致使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出现经验型教师居多,研究型教师缺乏的现状。 三、培养目标 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和目前发展情况,从青年教师、中年教师两个层面确定发展起点、发展措施、发展目标,体现“以人为本 精准施策”的工作思想,认认真真落实发展过程,扎扎实实推进工作进展,到2024年达成“领导成专家、骨干成名师、青年成骨干”的梯级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1.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原有的50%教师在区市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公开课的基础上,培养没有获过奖的五名中青年教师充实到骨干教师队伍中,使师德高尚、教学能力高超、富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达60%以上。 2.打造名师队伍。我校有三名教师在文登区“七名工程”中获得了名师、名班主任的荣誉称号,争取在未来三年新增市级、区级“四名工程”人选、学科带头人1—2人,入选学科成长共同体的一名教师获得优质发展,打造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 3.提高管理能力。学校有六名校级、中层领导,都是35——50岁的中年教师,既年富力强,又经验丰富,同时是任教语数英学科的一线教师。未来三年争取实现二人在市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三人在区级比赛中获奖的个人发展目标。同时增强理论武装、提高指导能力,使领导团队个人素质突出、指导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增强。 4.实现全员提升。加强校本培训和研究,开展指向课堂、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科研、读书富脑等不同纬度的培训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引领从合格型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四、重点工作与措施 全面、深入实施“5+n”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既关注教师的整体提升,又聚焦青年教师、中年教师的优质发展。 (一) 五个方面开展全员性培训 1. 开展“学习+落实”师德建设工作 常态化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引领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每学期第一个月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集中进行师德学习,写好师德学习笔记;开展师德承诺,签订承诺书;进行警示教育,为教师敲响文明从教的警钟。进行家长、学生评教议教,将有偿补课、在企业兼职任职、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师德红线问题进行调查、整改;建立教师信用档案,督促教师在职称评聘、论文发表、荣誉获得等方面讲诚信;评选“出彩教师”,挖掘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典型,通过正向激励、榜样引领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责任处室:教导处。责任人:初玲玲) 2. 举行“阅读+反思”读书富脑活动 (1)教研组长荐书。每学期教研组长根据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定教研组的阅读书目,通过开展“教研组长荐书”主题活动向教师阐明推荐理由、阅读要求。 (2)每周定向阅读。每周由教研组长公布“保底”阅读内容,教师自主阅读,写好阅读笔记。 (3)每月读书交流。每月底教师根据当月的阅读内容撰写阅读反思,并通过读书交流会进行交流,实现教师间共同提升。 (4)每学期演讲比赛。每学期末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演讲比赛,各教研组挑选两名教师参加比赛,展示各教研组的阅读成果。 (责任处室:教导处。责任人:各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 3.形成“设想+实践”校本教研链条 (1)主题教研。根据教研中心“加强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确定学校每学期的教研主题。各教研组围绕主题探讨工作设想。 (2)集体备课。按照“四定”的方式每周开展集体备课,重点探讨如何让将主题教研设想在课堂中实施,使工作设想得以落地。 (3)课例教研。每月至少由一名教师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或青年教师展示课,观课教师主要围绕主题教研的设想开展课堂观察。 (4)再次主题教研。根据课堂观察的结果对第一次的主题教研设想进行审视,保留科学的、合理的内容,修改可操作性差、实效性低的内容,并最终形成教研成果。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各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 4.增强“小点+大面”的教育科研氛围 (1)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教育科研攻关团队为中心,形成指向不同研究层面的行动团队。通过科研主任讲堂聚焦申报、开题、研究、结题四个环节,搞清楚“应该做什么”,弄明白“应该怎样做”。 (2)夯实课题研究过程。以正在进行的两项课题为抓手,分别形成课题研究台账,清晰两个课题的研究进度、时间节点,找准现在的研究基础,确定新的研究目标。 (3)培育课题研究成果。通过责任到人、定期汇报的方式梳理课题研究成果,并采取团队作战的方式提炼、总结研究成果,确保物化成果有质量、文字成果有深度。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王伟、科研攻关团队) 5.采取“指导+评价”的信息化培训模式 (1)加强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通过分管领导随时培训、定期总结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将教师应用智慧教育平台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用硬考核的方式保障应用率达到100%。 (2)进行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有一名青年教师是文登区电教工作坊成员,学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采取“每学期一项技术、每个月一个讲座、每半年一次比赛”的方式调动教师应用新技术手段的积极性。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邢华、王伟) (二)n个层面实施拔节式提升 1.管理团队层面。确定四名中层领导的分管学科,通过各学科阅读工程、校本教研、教师成长情况的比较,评价中层领导的管理水平。每学期开展一次中层领导读书交流会、每学年举行一次中层领导论坛增强领导间的交流。(责任科室:校长室。责任人:初玲玲、邢华、王伟、朱小伟、赵爽) 2.骨干教师层面。八名在区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公开课、区级“四名工程”荣誉称号的教师通过“我来上示范课”“我来上公开课”“我来开讲堂”的方式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邢华) 3.青年教师层面。五名青年教师通过每学期“四赛”活动提升专业水平:现场备课比赛、课堂教学比赛、读书演讲比赛、新技术手段应用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成长。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邢华) 4.班主任层面。开展指向班级管理维度的活动,丰富班主任的工作技巧,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艺术:班会观摩活动、德育优秀案例评比、班主任工作论坛。 (责任科室:德育处。责任人:朱小伟)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主任负责,其余三名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共同组成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网络。各部门互相联系,分工合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毕忠于 副组长:初玲玲 组 员:邢华、朱小伟、王伟、赵爽、教研组长 信息技术新手段应用培训:王伟 2.制度保障。建立并不断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作为教师年度千分考核、评优创先、职称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奖励向有成绩、有特色、专业水平高的的教师倾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保障5%的培训经费投入,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到市内、外省市参加学习进修,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 侯家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习的上级的精神,落实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建设的目标,促进本校教育资源的规范建设和高效使用。坚持从实际出发,统一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的原则,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达到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共享、重在应用、分步实施、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 1.充分利用校园网、学科网、图书馆网、学籍管理系统、校讯通等,宣传学校,及时充实校园网内容,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同时学校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平台。 2.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电脑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参加区、市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40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现学科普及率和教师应用率达到100%,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的教师达50%,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软件制作等竞赛。 4.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在资源建设方面上充分利用以远程资源,另一方面以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学校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学科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研提供条件。 5.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人人参与,重在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的中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都要参与这一实践中去,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 ⑴以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起点,信息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⑵以建设校园网站为重点,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争取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内容,做到人人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人人努力,齐抓共管。 ⑶按要求初步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本阶段主要培训文字软件和多媒体硬件的使用,以保证上课(公开课)教师课件上课不求人。 ⑷按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⑸对全校硬件评估,添置或维护的要投入以深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⑹对教师全面实施培训班班通,做到人人会操作,人人懂操作,会维护。 2.具体工作进程: 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围绕“育人为先,育才为重,承继民族传统,打造文明和谐校园”办学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一)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对教师队伍培训的着力点放在任课教师上,更大力度的培训年轻的任课教师。 我校是新建校,所以学校规模近两年增长的比较快,随之年轻教师队伍也增长的比较快,学校的硬件资源也比较统一。无论是专用教室还是普通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配备了白板。如何让这些硬件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培训年轻任课教师的重点。 (二)加强硬件投入,使“软硬”两手都要硬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服务的应用软件不断升级,不断地附加更多的人性化的功能,但随之而来的是硬件资源还是三年前的配置,计算机运行速度慢的弊端,越来越彰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校计划除了不断优化软件资源外,还想加大硬件资源的投入,为了提高上网速度,我们想:增加每台教师机的配置。 第二阶段建设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 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我校想把对老师培训的重点放在音视频的录制、采集、剪辑、导出等相关操作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音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节语文课中,一段采访视频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 如何让教师充分运用这些技术,还是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音视频录制的培训重点放在便携式,手持dv机的操作使用上。音视频剪辑软件的培训重点放在绘声绘影的使用上,年轻的任课教师,培训的重点放premiere上。 第三阶段建设内容:1.开展管理数字化建设:(1)建立教师在线考评系统和师生成长记录;(2)建设教学管理平台,包括网上排课、选课、备课、上课、评课等,并在线辅导和交流。 2.开发和完善校园门户网站的学生在线学习、和骨干教师在线授课等各项功能,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并以学校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实现校务公开,融合信息、资源、研修、博客等分类应用,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 3.加强特色建设:结合学校教育特色进行数字化的校本课程建设。 4.着重加强校园网资源建设和各项软件的应用和管理,发挥其最大功能,提高各项效益。(1)发挥骨干教师和各教研组的辐射作用,实现不同的数据,不同的形式(教研、课例、展示等),形成不同的成果(各类资源)。(2)发挥校园广播的应用,丰富资源,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五、重点工作: 1.师资培训:确立“培训先行、分层分段、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培训思路,队伍建设分层进行, 一是培训一支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业队伍; 二是培训一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素养提高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是培训在职教师,队伍建设分段进行了,第一阶段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二阶段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首先培训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然后培训对象扩大,逐渐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2.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求按国家规定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外,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3.教育资源库建设:以校园网站为平台,建立校资源中心。 4.网络管理工作:以“安全、有效、应用”为关键词,搞好校园网络工作。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⑴建立以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⑵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学校信息化工程实施工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大工作提供服务和监督。 2.规范管理机制。 明确学校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实现多媒体教学常态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为学校教育整体发展做好坚实基础。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