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12202232564121/2024-026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威海市文登区侯家小学 组配分类 专项发展规划
侯家小学2024年专项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4-03-01 13:4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文登区侯家小学 字号:[ ]


侯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创新改革为契机,以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为目标,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部分、骨干引领、全员跟进”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专业水平高、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总数:我校现有在校教师24人,其中男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5.8%,女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54.2% 。

2.年龄结构:我校现有教师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6人,占教师总数的25%;35—50周岁中年教师有13人,占教师总数的54.2%;50周岁以上老年教师有5人,占总数的20.8%。

3.人才结构:我校现有教师中在市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市级公开课的有3人,占教师总数的12.5%;在区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公开课、区级“四名工程”荣誉称号的有12人,占教师总数的50%。入选学科成长共同体的有1人,占教师总数的4.2%。

4.教师工作状况:我校老师工作强度较大,广大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给社会、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呈现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点,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他们中间不乏有一些经验型的教师,但中老年教师普遍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创新的精神;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缺少经过教学实践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致使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出现经验型教师居多,研究型教师缺乏的现状。

三、培养目标

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和目前发展情况,从青年教师、中年教师两个层面确定发展起点、发展措施、发展目标,体现“以人为本 精准施策”的工作思想,认认真真落实发展过程,扎扎实实推进工作进展,到2024年达成“领导成专家、骨干成名师、青年成骨干”的梯级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1.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原有的50%教师在区市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公开课的基础上,培养没有获过奖的五名中青年教师充实到骨干教师队伍中,使师德高尚、教学能力高超、富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达60%以上。

2.打造名师队伍。我校有三名教师在文登区“七名工程”中获得了名师、名班主任的荣誉称号,争取在未来三年新增市级、区级“四名工程”人选、学科带头人1—2人,入选学科成长共同体的一名教师获得优质发展,打造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

3.提高管理能力。学校有六名校级、中层领导,都是35——50岁的中年教师,既年富力强,又经验丰富,同时是任教语数英学科的一线教师。未来三年争取实现二人在市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三人在区级比赛中获奖的个人发展目标。同时增强理论武装、提高指导能力,使领导团队个人素质突出、指导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增强。

4.实现全员提升。加强校本培训和研究,开展指向课堂、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科研、读书富脑等不同纬度的培训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引领从合格型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四、重点工作与措施

全面、深入实施“5+n”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既关注教师的整体提升,又聚焦青年教师、中年教师的优质发展。

(一) 五个方面开展全员性培训

1. 开展“学习+落实”师德建设工作

常态化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引领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每学期第一个月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集中进行师德学习,写好师德学习笔记;开展师德承诺,签订承诺书;进行警示教育,为教师敲响文明从教的警钟。进行家长、学生评教议教,将有偿补课、在企业兼职任职、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师德红线问题进行调查、整改;建立教师信用档案,督促教师在职称评聘、论文发表、荣誉获得等方面讲诚信;评选“出彩教师”,挖掘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典型,通过正向激励、榜样引领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责任处室:教导处。责任人:初玲玲)

2. 举行“阅读+反思”读书富脑活动

(1)教研组长荐书。每学期教研组长根据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确定教研组的阅读书目,通过开展“教研组长荐书”主题活动向教师阐明推荐理由、阅读要求。

(2)每周定向阅读。每周由教研组长公布“保底”阅读内容,教师自主阅读,写好阅读笔记。

(3)每月读书交流。每月底教师根据当月的阅读内容撰写阅读反思,并通过读书交流会进行交流,实现教师间共同提升。

(4)每学期演讲比赛。每学期末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演讲比赛,各教研组挑选两名教师参加比赛,展示各教研组的阅读成果。

(责任处室:教导处。责任人:各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

3.形成“设想+实践”校本教研链条

(1)主题教研。根据教研中心“加强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确定学校每学期的教研主题。各教研组围绕主题探讨工作设想。

(2)集体备课。按照“四定”的方式每周开展集体备课,重点探讨如何让将主题教研设想在课堂中实施,使工作设想得以落地。

(3)课例教研。每月至少由一名教师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或青年教师展示课,观课教师主要围绕主题教研的设想开展课堂观察。

(4)再次主题教研。根据课堂观察的结果对第一次的主题教研设想进行审视,保留科学的、合理的内容,修改可操作性差、实效性低的内容,并最终形成教研成果。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各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

4.增强“小点+大面”的教育科研氛围

(1)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教育科研攻关团队为中心,形成指向不同研究层面的行动团队。通过科研主任讲堂聚焦申报、开题、研究、结题四个环节,搞清楚“应该做什么”,弄明白“应该怎样做”。

(2)夯实课题研究过程。以正在进行的两项课题为抓手,分别形成课题研究台账,清晰两个课题的研究进度、时间节点,找准现在的研究基础,确定新的研究目标。

(3)培育课题研究成果。通过责任到人、定期汇报的方式梳理课题研究成果,并采取团队作战的方式提炼、总结研究成果,确保物化成果有质量、文字成果有深度。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王伟、科研攻关团队)

5.采取“指导+评价”的信息化培训模式

(1)加强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通过分管领导随时培训、定期总结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将教师应用智慧教育平台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用硬考核的方式保障应用率达到100%。

(2)进行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有一名青年教师是文登区电教工作坊成员,学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采取“每学期一项技术、每个月一个讲座、每半年一次比赛”的方式调动教师应用新技术手段的积极性。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邢华、王伟)

(二)n个层面实施拔节式提升

1.管理团队层面。确定四名中层领导的分管学科,通过各学科阅读工程、校本教研、教师成长情况的比较,评价中层领导的管理水平。每学期开展一次中层领导读书交流会、每学年举行一次中层领导论坛增强领导间的交流。(责任科室:校长室。责任人:初玲玲、邢华、王伟、朱小伟、赵爽)

2.骨干教师层面。八名在区级优质课、优课比赛中获奖,或执教过公开课、区级“四名工程”荣誉称号的教师通过“我来上示范课”“我来上公开课”“我来开讲堂”的方式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邢华)

3.青年教师层面。五名青年教师通过每学期“四赛”活动提升专业水平:现场备课比赛、课堂教学比赛、读书演讲比赛、新技术手段应用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成长。

(责任科室:教导处。责任人:邢华)

4.班主任层面。开展指向班级管理维度的活动,丰富班主任的工作技巧,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艺术:班会观摩活动、德育优秀案例评比、班主任工作论坛。

(责任科室:德育处。责任人:朱小伟)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主任负责,其余三名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共同组成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网络。各部门互相联系,分工合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毕忠于

副组长:初玲玲

组  员:邢华、朱小伟、王伟、赵爽、教研组长

信息技术新手段应用培训:王伟

2.制度保障。建立并不断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作为教师年度千分考核、评优创先、职称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奖励向有成绩、有特色、专业水平高的的教师倾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保障5%的培训经费投入,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到市内、外省市参加学习进修,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

侯家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习的上级的精神,落实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建设的目标,促进本校教育资源的规范建设和高效使用。坚持从实际出发,统一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的原则,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达到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共享、重在应用、分步实施、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

1.充分利用校园网、学科网、图书馆网、学籍管理系统、校讯通等,宣传学校,及时充实校园网内容,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传输,逐步实现无纸办公。同时学校加强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平台。

2.以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收集、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电脑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参加区、市以上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以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切入点。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40岁以下的教师均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实现学科普及率和教师应用率达到100%,会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的教师达50%,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软件制作等竞赛。

4.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资源是教育信息化重要部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在资源建设方面上充分利用以远程资源,另一方面以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学校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学科教育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研提供条件。

5.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人人参与,重在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的中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都要参与这一实践中去,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

⑴以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起点,信息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⑵以建设校园网站为重点,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争取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内容,做到人人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人人努力,齐抓共管。

⑶按要求初步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本阶段主要培训文字软件和多媒体硬件的使用,以保证上课(公开课)教师课件上课不求人。

⑷按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⑸对全校硬件评估,添置或维护的要投入以深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⑹对教师全面实施培训班班通,做到人人会操作,人人懂操作,会维护。

2.具体工作进程:

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围绕“育人为先,育才为重,承继民族传统,打造文明和谐校园”办学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一)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对教师队伍培训的着力点放在任课教师上,更大力度的培训年轻的任课教师。

我校是新建校,所以学校规模近两年增长的比较快,随之年轻教师队伍也增长的比较快,学校的硬件资源也比较统一。无论是专用教室还是普通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配备了白板。如何让这些硬件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培训年轻任课教师的重点。

(二)加强硬件投入,使“软硬”两手都要硬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服务的应用软件不断升级,不断地附加更多的人性化的功能,但随之而来的是硬件资源还是三年前的配置,计算机运行速度慢的弊端,越来越彰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校计划除了不断优化软件资源外,还想加大硬件资源的投入,为了提高上网速度,我们想:增加每台教师机的配置。

第二阶段建设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

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我校想把对老师培训的重点放在音视频的录制、采集、剪辑、导出等相关操作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音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节语文课中,一段采访视频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      

如何让教师充分运用这些技术,还是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音视频录制的培训重点放在便携式,手持dv机的操作使用上。音视频剪辑软件的培训重点放在绘声绘影的使用上,年轻的任课教师,培训的重点放premiere上。

第三阶段建设内容:1.开展管理数字化建设:(1)建立教师在线考评系统和师生成长记录;(2)建设教学管理平台,包括网上排课、选课、备课、上课、评课等,并在线辅导和交流。

2.开发和完善校园门户网站的学生在线学习、和骨干教师在线授课等各项功能,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并以学校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实现校务公开,融合信息、资源、研修、博客等分类应用,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

3.加强特色建设:结合学校教育特色进行数字化的校本课程建设。

4.着重加强校园网资源建设和各项软件的应用和管理,发挥其最大功能,提高各项效益。(1)发挥骨干教师和各教研组的辐射作用,实现不同的数据,不同的形式(教研、课例、展示等),形成不同的成果(各类资源)。(2)发挥校园广播的应用,丰富资源,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五、重点工作:

1.师资培训:确立“培训先行、分层分段、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培训思路,队伍建设分层进行,

一是培训一支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业队伍;

二是培训一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素养提高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是培训在职教师,队伍建设分段进行了,第一阶段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二阶段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首先培训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然后培训对象扩大,逐渐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2.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求按国家规定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外,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3.教育资源库建设:以校园网站为平台,建立校资源中心。

4.网络管理工作:以“安全、有效、应用”为关键词,搞好校园网络工作。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⑴建立以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⑵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学校信息化工程实施工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大工作提供服务和监督。

2.规范管理机制。

明确学校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实现多媒体教学常态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为学校教育整体发展做好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张玉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