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34945069169/2023-004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 组配分类 | 重点研究平台 |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等相关简介 |
|||
|
|||
山东省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省政府以瞄准国内外重大疾病前沿研究、聚焦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省内临床医学研究能力为主旨,以协同网络为支撑,着力打造的高水平、开放式科研平台。按照《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规划》,至2025年,山东省将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内统筹建设20余个省级临床中心、150余个省级分中心,打造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高地,带动山东省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山东省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于 2020年,是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大学(筹)共建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威海市首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发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临床医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骨科与运动康复科技创新体系,为科技山东发展助力,为健康山东提供坚实力量! 骨科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利用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的技术优势,以及泰山学者岗位(骨外科)学术优势,形成了研究中心、核心成员以及网络成员的三级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为解决骨科当前面临的难题,研究中心组织三级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医学循证研究,通过研究建立本省生物样本库和医疗信息大数据库。研究中心落实运行管理,对实施项目施行全程监督,协调核心单位及网络成员,组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加强质量控制以及组织制定和完善骨科疾病诊治的临床路径、技术规范;组织指导服务临床和进行技术推广。研究中心通过举办学术会、培训班、网络成员单位免费培训以及培养研究生、实习学生、进修学员等形式开展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普及推广,提升基层医疗骨科治疗服务能力,惠及广大骨科患者。
威海市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威海市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2019年6月批准建设至今,已完成了第一阶段三年期各项建设任务,建成覆盖威海市的临床中心三级协同创新网络体系。 目前与省内18家市级医疗单位、11家威海市内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组建形成骨科联盟体,网络体系内单位间密切沟通合作,通过定点帮扶,巡诊坐诊、远程会诊,接收进修人员、举办学习培训班、线上线下学术会议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骨科联盟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成员单位间技术成果共享、转化和推广,提高了区域整体骨科疾病诊疗水平。 规划布局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区域,地点位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科研教学楼第6、7楼层;由重点研发实验室、病理骨组织样本库、临床研究用病房、技能培训室、远程医学中心等组成的研究用场地大于2500平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组织工程三级实验室 2003年7月成为山东省首批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估工作的三级实验室:组织工程(骨伤)实验室,致力于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松质海绵体的制备及骨生物力学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实验室总面积13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近2000万元,拥有莱卡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BTS步态分析系统、高分辨率组织活性评估系统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紫外操作平台、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纯化仪、多功能微孔板读数仪等高端实验设备。以推动中医骨伤与现代组织工程学,生物力学、材料学、3D打印技术等的相互融合进步为目标。 实验室自建设以来,为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与临床复合型人才,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7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36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整复重点研究室 骨伤整复重点研究室是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于2009年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 现代中医骨伤科CO(Chinese Osteosynthesis)理论的核心是:“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及其生物学效应;骨折固定的相对稳定性及血液循环的关系与骨折生物学效应”。这一骨折治疗的核心概念是由中医治疗骨折方法“小夹板固定”的实践中得出的。以此为依据,以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提出的“整骨十二法”为指导,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坚持“能中不西,能手法不手术,能穿针不切开”的原则,严格把握并制定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在总结50年来各种骨折手法及相关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制定治疗不同骨折类型的实用方法和技术,探索由经验性操作向标准化操作的转化,提高可操作性和通用性,结合实验室做好各种方法的动物和尸体模拟、生物力学、解剖学及相关固定方式的配套研究,论证并成熟后向临床推广,配合相关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保证病人康复。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跟踪随访资料,论证各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最后形成论文和成果,向全国推广。并以此为平台,向骨伤科其他领域进军,以期提高我国骨伤科的骨折整复和治疗水平,提高骨伤科治愈率。
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骨微循环重建实验室 中西医结合骨微循环重建实验室是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4年承建的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内首批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针对骨伤科缺血性、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及治疗需要,开展中药缓释体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骨微循环的相关研究,开展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提高治疗上述疾病疗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丰富疑难病的治疗方法、开辟治疗疑难病的新途径,争取在若干疾病治疗中弥补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建立国内外知名的骨微循环障碍研究及防治中心。 具体研究目标:建立骨微循环研究模型及试验指标,为骨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提供标准。考核指标:提供髓内、髓外微循环的标准模型,制定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骨微循环的方法及图像分析方法;开展自体细胞因子及间充质细胞局部应用重建骨微循环的研究。考核指标:提供自体细胞因子及间充质细胞重建微循环的方案;开展中药干预骨微循环的研究,筛选中药组分及有效成分。考核指标:筛选1-2种优势组方,完成剂型的改进及相关药理分析;中药缓释体制备及性能评价,中药的局部应用提供依据。考核指标:提供以自固化磷酸钙、胶原为载体的中药缓释体;开展局部中药应用治疗骨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整合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中医综合调节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包括西医治疗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结合中医的临床特点进行疗效评价,建立证据确凿、可供推广的有效防治方案,建立能够被国际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方法。考核指标:完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
威海市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威海市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是2019年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联合申报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期内投入资金近1500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固定研发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1人。承担省级科研项目4项,省中医药科研项目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3项。 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细胞浓度及力学模量对骨缺损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医--工--研结合设计与制备骨组织诱导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及增材制造平台研发、3D打印导板技术在复杂脊柱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的实验研究等。
威海市数字骨科重点实验室 威海市数字骨科重点实验室是2020年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申报的威海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3D打印实验室、步态分析实验室、有限元分析实验室以及数据分析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BTS步态分析系统、Micro-CT、莱卡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分辨率组织活性评估系统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紫外操作平台、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纯化仪、多功能微孔板读数仪等高端实验设备。同时实验室配备的50多台套先进的数据采集器设备,和同行业相比已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保证了实验室检开发实验室阶段的需求,保证了全过程研发设备水平。 实验室目前拥有各类研究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2名,固定研究人员6名,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及技术人员可以投入实验,并在前期工作中参与了类似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转。并且有多名研究生专门负责实验的日常工作,能够确保实验室的研究进度以及质量。 近三年来,实验室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科研项目13项,申请发明专利13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目前实验室已将数字骨科—3D打印技术成熟的应用于骨科手术中,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联合导航技术实施精准手术百余例,在省内开展首例MR技术在骨关节科手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的数字化诊疗水平。 |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