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12202219985228/2024-0076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小学 | 组配分类 | 劳动教育 |
高村小学劳动教育 |
|||
|
|||
奋楫正当时,扬帆再出发。2023年春季我校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充分挖掘劳动文化、劳动精神和劳动教育资源,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探索开展劳动教老育的有效举措,培育学生劳动观念、能力、精神、习惯和品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不断创新和完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用好农村资源,让劳动课成为一门真正的课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着这一原则,结合高村小学丰富的农村资源,学校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有针对性地设计劳动教育课。 (一)用好乡土资源,设计劳动素养课程 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眼中,劳动教育及劳动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素养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意义,重点在于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和人格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金岭村传承红色基因记忆馆中全国劳动模范张富贵开设劳动素养课程。利用张富贵的劳动故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利用张富贵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 (二)用好土地资源,设计种植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空地开辟“开心菜园”,根据时令设计土豆种植、韭菜种植、菠菜种植、大白菜种植等种植课程。“开心菜园”中种植的常见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低碳环保的绿色蔬菜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学校还利用校外“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根据节气,在有经验的老农的带领下,开展大豆、花生、玉米等系列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储藏等体验课程。 以农田种植为例,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走进农田播种、挽起裤腿除草、扑下身子秋收。谷雨过后,学生们在家长义工的协助下,犁沟、撒种、施肥、埋种,体验农田劳作的辛苦与付出;当农田里长出了杂草时,学校组织学生在辨识庄稼与杂草中体验除草的乐趣;农作物收获了,学生们再次走进农场,收花生、扒地瓜、窖萝卜……在一次次的劳动体验中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与幸福。 (三)用好非遗资源,设计探究课程 学校地处农村,周边有胶东最大的地主庄园梁氏庄园、新石器时代脉田遗址、糖瓜、慈口观茶场、兵工厂遗址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学校从2001年开始先后开展了对周边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课题研究,形成了很成功的典型案例,并将其发展为相关课程,逐步形成了“实践出真知,活动育人才”的劳动教育办学特色。 (四)用好水利资源,设计养殖课程 高村小学位于青龙河河畔,这是典型的河口海湾生态系统,河水既有淡水特质,也有海水成分,生态资源丰富,被国家海洋局批复成立文登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鉴于此,学校设计了有关海水养殖的系列课程,“河蟹又回青龙河”系列课程成果显著。 (五)用好农业资源,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 学校还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农业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如西洋参小镇、沙柳村西红柿基地等,学校引导学生走进现代农业,了解新时代农村农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爱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朴实情感。 以“家乡保健养生山野茶的研究”课程为例。高村小学周边广阔的田野间,到处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菜。其中适合炒制的有蒲公英、苦菜、桑叶、金银花、槐花、决明子、菊花、车前草等等。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动手采挖山野茶,回来后分捡、清洗、晾干,最后分类炒制。除了炒茶,学校还让学生学习讲究礼仪礼节的茶艺表演,并注重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强对茶文化的研究,与品茶论道,与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相结合,同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对茶进行分类包装、封口、贴标签,然后进行市场营销。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并且适当延伸到网络,让学生接受社会大市场的洗礼与考验。 二、用好有限课时,安排劳动教育课 有了课程资源,如何给学生安排课时是学校工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为了确保学生的劳动教育课时,学校采取“面+点”的方式进行安排,首先是“劳动教育实践周”的设定,即综合考虑节气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全校学生设置一周劳动时间,即一周的早中晚课余时间均为劳动时间,劳动内容从打扫卫生到农田劳作无所不包,主要期待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劳动获得的幸福感;二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抽取一节为该年级学生的劳动课。 三、用好有限场地,开辟劳动教育场 劳动教育在哪里进行最好?这是高村小学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校根据学生及学生的研究主题,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将劳动教育场分为三个可选择、可调整的劳动教育地点,即教室、开心菜园、开心农场、校外实践基地四个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劳动素养的感悟、劳动技术的学习,在开心菜园进行蔬菜种植的体验与探索,在开心农场进行与农作物劳作相关的活动,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参观、调研等劳动探究活动。四个活动基地相辅相成,互为助力,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展提供了灵活机动的场所。 四、拓宽实施路径,在实践中让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劳动教育课如何才能接得上地气,有生气?学校分设“主题探究周”“劳动技能课”与“劳动创新汇”三大板块进行。 (一)“主题探究周”,激活学生劳动体验的好奇心 学校根据劳动教育的需要,设置“萝卜探究周”“玉米探究周”“花生探究周”“家务技巧探究周”“劳动模范探究周”等主题探究活动。 以“包‘萝’万象,启智寻真——高村小学‘萝卜文化探寻周’主题实践活动”为例。学校首先制定了“萝卜文化探寻周”活动方案,全面规划相关内容:从“萝卜的由来”“书法里的萝卜”“文学里的萝卜”“丹青里的萝卜”“中医里的萝卜”“活动里的萝卜”等板块分别进行研究,其中活动里的萝卜则从拔萝卜、窖萝卜、腌萝卜到晒萝卜、做萝卜,学生们不仅动了脑,还动了手,不仅干了活儿,还流了汗,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感悟了劳动的神奇魅力。 (二)劳动实践课,教会学生劳动操作的小技巧 劳动技能的学习是高村小学学生的必备技能,从整理物品、清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到洗手洗脸、穿衣、系鞋带等生活技能都要掌握,学校利用教室进行技术指导和教学,通过德育活动组织相关比赛,巩固劳动成果。比如“削土豆皮比赛”“梳头比赛”“穿衣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都在学生的劳动技能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要求。 (三)劳动创新汇,唤醒学生劳动探索的创新力 劳动教育,如果仅限于劳动实践这样的体力劳动层面,那是对劳动教育概念的片面理解,真正的劳动教育,还要包括脑力劳动教育。 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进行“我为庄园换新装” “给西红柿喝牛奶” “郁竹苑增新绿”“茶园风情”“制作糖瓜小达人”“高村大集环保小卫士”等近20个项目的劳动创新活动,学生们在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基础上,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唤醒了学生劳动探索的创新力。 五、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劳动教育实效 为确保劳动教育的实效,学校在学生评价体系中推出“劳动之星”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包括劳动态度、劳动技能两个方面,从自评、同学评、老师评及家长评四个维度综合评价,年终评选出班级、校级“劳动之星”,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轻唱低碳的乐曲,张开自由的翅膀。高扬环保的风帆,荡起希望的双桨。综合的素质在劳动中培养,快乐的歌儿在农场上飞扬。”由高村小学老师创作的《开心农场之歌》唱出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心声,表达了农村娃对专属于他们的劳动教育课程的热爱。 |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